【信息图】转型重任CIO悲喜交加 关闭 2017年11月6日 | 画中话, 信图 “2018 Gartner CIO议程”调研结果显示,亚太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动力明显高于全球。但是,令人并不乐观的是亚太地区CIO在实际参与数字化转型中,所被赋予的权利和责任与全球调研结果相比却处于下风。
智能时代 制造业CPS落地“指南” 关闭 2017年11月3日 | 书评, 阅感 这是ITHowBiz推荐的第三本李杰教授的著作,即《CPS:新一代工业智能》。此前李杰教授的两本著作分别是《工业大数据:工业4.0时代的工业转型与价值创造》、《从大数据到智能制造》。借助本书对CPS(Cyber-Physical System)解读,李杰教授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智能制造、中国制造行业,以及知识经济的透彻理解。
稳敏协调 双态IT让互联网+医疗顺畅落地 关闭 2017年2月15日 | 言论, 意谏 医疗机构的任何举措,都直接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医疗机构的IT建设相对趋于保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IT)没有稳态、敏态这样的需求存在。”北大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曹占强说道。医疗机构的稳态诉求是包裹在整个医疗体系的“内核”之中,而所有基于“互联网+”展开的敏态创新,对于医疗领域而言则起到“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
“双态IT”聚焦传统金融互联网下半场博弈 关闭 2017年2月10日 | 言论, 意谏 对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的“侵入”显得有些“野蛮和粗暴”,一夜之间的余额宝差一点改写了零售金融行业的游戏规则。泰康资产信息科技部执行总监杨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上半场已经结束。在上半场中,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敲开了金融行业的大门,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不小的“启发”。
稳、敏双态是“互联网+”转型常态 关闭 2017年2月8日 | 言论, 意谏 张宏坤认为企业在构建敏态业务过程中,企业不同维度的人员都要会在不同程度上要进行“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敏态业务往往意味着是某一项创新业务的塑造,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从战略角度来分配企业资源。
双态IT聚焦“互联网+”转型最后一公里 关闭 2017年1月16日 | 言论, 意谏 针对“双态IT”理念的认识,结合自身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联想发布了《联想双态IT白皮书》。这份白皮书与同行业内的其他白皮书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第一次向IT同行、企业用户展现了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构建思路、IT技术手段选择,以及实施的策略和手段。
打造平台级服务 企业要有何种IT“本钱” 关闭 2016年10月26日 | 言论, 意谏 在服装连锁、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中,英特尔均分别与李维斯、宝马以及通用电气等世界级企业合作,借助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他们在商业预测、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提供有力的帮助。
数字化转型加速“去IOE”进程 关闭 2016年10月20日 | 言论, 意谏 无论是国外热议的“数字化转型”,还是国内被不同行业所关注的“互联网+”转型,对于企业的CIO、IT高层管理者而言,他们的职责定位、IT策略的制定以及相应的IT方法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IT价值的定位、IT基础架构以及之上的IT部门角色,都在不同程度上朝着担当“引领”的角色上发生改变。
端到云 构建“无边界”医疗健康 关闭 2016年10月20日 | 言论, 意谏 移动互联、穿戴设备、远程医疗、轻问诊模式,所有这些基于无线互联网的新型医疗健康模式,正在打破传统医疗健康的服务边界。这种医疗服务便捷的打破,不仅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服务体验,同时也提升了医疗机构的治疗质量和效率。
精确掌控就诊环节 考验医“数”能力 关闭 2016年10月20日 | 言论, 意谏 “中国式”就医现状,总是处在一个“两难”的博弈之中。患者抱怨实际的诊断时间相对挂号、检验等环节而言少得可怜,而医生每天高达80位,甚至是上百位的门诊工作量,则早已不堪重负。与此同时,更具挑战的是,患者所有的就诊信息,因数据的种类和体量千差万别,想要实现一个全方位的分析平台,也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