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02071号-1查看 »

×

工业互联,日本制造追求的目标

关闭
原文标题:《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读后感之五:互联工业
原文作者:胡权院长 工业互联网沙龙

笔者在读《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后,感到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日本已经意识到目前全球制造业处于一个非连续创新的阶段,这促使日本经产省思考一个真正可以代表日本制造未来的概念。

早期日本机械学会提出了工业价值链计划(IVI,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被默认为日本制造的战略,但在今年的白皮书中,日本经产省否定工业价值链计划是日本战略的提法,而明确“互联工业”(Connected Industries)才是日本制造的未来。

日本经产省描述的“互联工业”理念

在《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的p179,日本经产省的专家解释了为什么要把“互联工业”作为日本制造的追求目标,“……日本提出其作为目标的一种社会形态‘社会5.0’,但是另外一方面,关于目标产业趋势却一直没有竖起鲜明的旗帜……借参加2017年3月在德国召开的CeBIT机会,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对德国进行了访问。作为日本目标产业趋势,日本向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口号:‘互联工业’。”

据工业4.0研究院专家确认,早在2016年,日本就提出了“互联工业”,但当时并未得到日本经产省重视。即便如此,日本经产省发布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把“互联工业”作为未来产业概念的结论也让工业4.0研究院的专家感到惊讶。

日本经产省描述的“互联工业”理念

在《全球工业4.0研究报告》(2017、2018)中,工业4.0研究院对日本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其中,也提到了日本的机器人革命(RRI,Robot Revolution Initiative)、社会5.0(Society 5.0)、工业价值链计划等,但我们更加关心日本作为一个国家所提出的战略,毫无疑问,2018年日本开始追随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概念了。

互联网工业联盟SDE工程改造工业规划

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讲,如果说到“互联工业”这个概念,大家应该想到山东海尔和红领曾经联合提出过“互联网工业”概念,并且还组建了“中国互联网工业联盟”,同时还举办了3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时间的“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

互联网工业联盟SDE工程改造工业规划

按照中国互联网工业联盟当时的介绍,“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指导,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不过,目前去寻找联盟的官方网站,已经找不到了。考虑到海尔跟日本制造的关联比较大,很难说海尔和红领牵头的“互联网工业”概念没有对日本造成影响,但可惜的是,中国互联网工业联盟目前难以成为国家主流概念。据观察,海尔已经全面转向了工业互联网概念,并成为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重要参与单位。

日本经产省对“互联工业”的经济分析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不打算对我国的互联网工业联盟过多评价。回到日本的“互联工业”,客观的讲,日本跟当时的海尔和红领的想法类似,不太愿意接受来自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概念,希望创造出一个新概念。

日本经产省对“互联工业”的经济分析

虽然日本经产省对于原有提出的概念(例如机器人革命、工业价值链计划、社会5.0等)进行了调整,开始专注到“互联工业”来,但是,日本仍然希望在概念上与美国工业互联网建立不同的定位,例如,日本制造希望突出“工业”的核心地位。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并不擅长提出概念。早在2016年的《日本制造业白皮书》中,日本经产省就自省不擅长提出概念,当时的场景是评价德国工业4.0概念提得好,可惜不是日本提出之类的。

正如美国工程院上个世纪80年代发布的一份报道中提到,当专家确定有新的思想产生,不足以用传统的概念(例如机械电子)来描述,就应该发明新概念(invent new concept),这样才便于深化思想,推动概念向应用转化。

日本虽然开始聚焦“互联工业”,在笔者看来,它丧失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就是搭美国专家的便车。平心而论,目前日本制造业领域的专家,大都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系统(IM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的阴影下,难以实现颠覆性创新。

据日本制造科学研究中心和日本IMS中心撰写的《日本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总结报告显示,日本当时认为通过IMS计划,日本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专家,而且还擅长做国际交流……可惜,这些专家现在已经上了年纪,而且大部分不甘心智能制造的失败,在2017年还尝试提了一个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的智能制造系统(SMS,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s,不是IMS)。

中国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日本制造显然没有以史为鉴,也没有以人为鉴,对于中国制造,是否应该借鉴日本制造在IMS上的失败,同时也应该对“互联工业”提法进行辨析。中国制造业的专家和企业家,应该搞清楚非连续创新的革命性影响,避免中国制造2025陷于日本制造一样的境地。

版权说明:ITHowBiz ·信科技每一位作者的艰辛付出与创作,我们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返回顶部